| 10秒快速问答:如果你有一个开启时光机的机会,
 你是选择去未来,还是回到过去?
 有140个人选择了……去现场,
 专注专业的事儿,
 这是中城联盟的首场公开课。
 
 11年时间能发生什么? 看两次世界杯,坐等第3次开幕;看11次奥斯卡颁奖典礼,期待第12次花落谁家;或者,让一个小圈层自我蜕变N次,不断更新迭代,更专业、更优质: 2006-2016年,历时11载,超2000人次参与,涉及9大专业,200余个话题……中城联盟总监联席会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; 2017年,中城联盟总监联席会华丽升级。5月19日,中城联盟的首场公开课在北京开讲,地产名企营销掌门人+跨界大咖搭档,实战案例+看家经验独门分享。 —— 这个场子里的人与事儿 —— 闭门培训,对内建构是一种自我发展;开门分享,对外发声是对行业产生影响的重大一步。  ▲中城联盟秘书长李洁主持会议
 所以中城联盟公开课建立起一个场域,它以营销掌门人为中心,形成专业圈层,但是又有很多超越圈层的多维度特色: 中城联盟轮值主席、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代表中城联盟的企业家压阵,以三十年创业精神重磅开讲; 得到APP《李翔商业内参》出品人、12年资深媒体人李翔与36氪创始人兼CEO刘成城等跨界大咖知识共享; 链家高级副总裁陶红兵,世茂集团助理总裁唐克,合硕地产董事长、原中国金茂营销总经理李伟,明源地产研究院院长、明源云客CEO姚武多角度思维碰撞,从理论、思维到实践多个层面拆解“营”与“销”,探讨地产营销的春天...... 为什么他们都在这样的场子讲或者听? 因为中城联盟一直致力于为志同道合的伙伴搭建平台。 因为7场演讲,7小时不间断烧脑,这群人在做一件先破后立的事,破了营销的冬夏,思考春天在哪里。 因为最实在最辨证的演讲者,他们不只说成功案例,还会把自己失败的案例拿出来,分享给同行,对他们来说,台下的听众既是同行竞争,也是伙伴同行。 因为讲者与听者都是营销人,他们深刻懂得地产营销现在面临的问题,更积极全面地思考这些问题。 因为关于当下没有结论,但永远有建设性思考。 因为在烧脑之后,还有一场忠粉儿冷餐会,可吐槽、可交流、可合作、可交友……送给冲锋陷阵的营销掌门人。 —— 他们在这个场子抛出的观点 ——
 陈劲松地产老炮儿,since1993
 
  他是地产营销的“90后”,他更在乎当下的90后甚至更年轻一代发挥的价值,他站在高点讲微观,透过微观描摹全局,前后三十年,纵横江湖,都在他的演讲里。他接过《企业家大讲堂》的授牌,也揭开了中城联盟公开课的第一篇章。他说: 
 营销一定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火车头,营销一定是扛着大旗要往前走的。 我们回顾历史、展望未来,“三天系”——昨天、今天、明天,“五天系”,就是加上前天、后天。三天系按照我们知识发展系统的单向性推导,一直走到今天发现有两件事,一件事是不确定性,一件事是悖谬丛生。 从昨天到今天,就叫“前喻时代”,从今天到明天叫“并喻时代”,中国房地产营销正在迅速告别“前喻时代”、“并喻时代”,走向“后喻时代”。 后天不是我们这帮老炮的,后天是90后、00后,甚至是10后的孩子们的。我认为他们一定行。 新媒体叙述是房子爱是啥是啥,我只管我的策略,圈起我的粉丝,拥有一个小共同体,意义就在我们的小共同体诞生。这样的话,各种意义的连接就成为中国房地产营销界最最重要的事。 明天会是怎么样?规则的转变在即,在未来2-3年规则迅速转变。2019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,所有未来的规则会在2017年到2019年全部出现。 后天会怎样?跨界重启。人怎么可能是单向的呢?或者一个产业怎么能那么纵向呢?产业一定是跨界的。 我们的叙述方式要变。我们现在必须考虑长远的使用,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。
 刘成城引领氪空间从1.0迭代到4.0的小鲜肉
 
  他年纪轻轻,在创业这条路上已经见过很多坑和弯路,但创造了更多成绩。 他在现场讲,在互联网思维之下,到底什么样的共享空间是好的,是客户需要的? 氪空间产品从需求来说,我们现在主要有三类物业,一类是写字楼,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主流,占50%。第二种是园区,我们在上海有一个。第三类是特色建筑、或者老旧建筑的改造。
 唐克最接近客户的人,“营”在定位
 
  中国房地产30年的发展,营销的理论已经走到了第三个阶段,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的阶段。 “营”和“销”是两回事。“营”Marketing,往往翻译成市场部、或者市场营销部,有些地方叫企划部。“销”是Sales,更多的强调是销售部,“营”和“销”在房地产以外的大多数地方是分开的。 这两年的体会,包括在科研部和(营销)定位方面工作的体会,最核心的一点我们的定位从竞争导向走向客户导向。 我们传统的竞争思路有一些问题。首先从竞争切入定位,只是找到了客观的对标物,但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。一旦形成竞争导向的定位结果,极易形成对客户和土地的反向推导证明。 重要的方法论: 第一,当产品定位与竞争关系发生冲突时,不要因为战术问题影响战略判断。 第二,满足利润要求的前提下,合理利用价格杠杆,并考虑时间溢价因素。因势利导,顺势而为,做一些正确的决定,对于我们的价值体现得更加充分。 第三,考虑微调定位,但需时刻警惕新定位是否已导致客群变化,如果确实已经导致了这个变化,需要重新论证。
 李伟自称“圈儿内第一人”的地产段子手
 
  他说,营销是用“自然科学态度做社会科学”。营销没有冬天或者夏天,当下就是天堂: 我理解一个项目最成功的标准,是从建筑上、从开发商的经营上、客户的满意度上,三者达到和谐统一。 新形势下的悖论:第一,管制与规律。第二,住房与炒房。 第三,暴利与价值。第四,机会与风险。第五,投资与闲钱。 营销是一个艺术、是一个系统工程,要我们深刻把握客户的心理,把握他内心重大的价值观的排序。 如果你相信明天会更坏,那么今天就是最好。这就叫当下即天堂。 过去可能是靠机会,接下来可能要靠智慧。过去可能靠胆识,接下来可能要靠模式。过去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,接下来得踩着石头过河。
 李翔内容高产者、互联网时间里的男人
 
  他前一天深夜忙完自家活动。当他顶着一头艺术气息浓郁的卷发,出现在公开课下半场的讲台上,他说,我怎么感觉圈子里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气氛。所有人都被逗笑了。 于是他从巴菲特93岁的搭档讲到特朗普上台,马云、雷军、张小龙……把整个中国企业的领军人物细数了一遍。然后用故事讲述他心中《移动互联网的局》: 第一,改变是关于完成的关键性改变。在互联网时代,大家看中的是迅速完成一个产品,迅速推向市场,接受用户检验的一个过程。完成比完美要重要很多。 第二,分工协作可以创造效率。 第三,我们永远听到的是自己的观念不断地回旋。 第四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应有的理念特征。 我认为地产和互联网在流量思维上是有共通之处的。而房地产跟互联网某部分人的思维高度吻合的,是产品思维。
 姚武基于大数据谈地产营销的创新
 
  在PC时代,我认为在座的各位做的网络营销,是非常棒的。我们房地产引用新媒体推广的过程中才3点几,不到10%。大家看看做得好的企业新媒体的动作就知道,这绝对是个金矿。 任何的网上动作都是可以捕捉的,捕捉完之后可以形成业务的建立,这是未来我们营销的标准打法。 我们看到互联网确实做出了很多我们过去做不到的场景,提升了我们对客户的洞察,包括购房力和购买意愿。
 陶红兵压轴出场,他“奇袭”了所有同行演讲者
 
  他是能让公开课延期的男人,压轴登台,一开口几个段子就“奇袭”了所有同行演讲者,为的是拿出自家的实战案例,抛出自己的观念和理论,给出不一样的“链家视角”。他说: 大数据也好,互联网也好,谁也不能离开线下单独生存。 我想,做营销第一位的是好的产品,对产品的把握、对客群的把握,它的定位是营销的本质。离开产品谈营销,我觉得都是策略,价值有限。 “自如”跟我们的营销总监有什么关系?因为有了几十万的自如客,所以营销上有很多创新,比如,自如有北京最大的保洁公司,自如有北京最大的搬家公司,自如有北京最大的家装公司。这会对我们的营销有间接的启发。 
 未来,中城联盟公开课将持续发力,不同业务的掌门人、领路人将轮番亮相。 2017,让我们继续约起来!
 |